我是一名廣告投手;一名踏入職場一年的代理商廣告投手。
為了盡早具備應對不穩定未來的彈性,我不斷攝取新知,武裝自己。
過程磕磕碰碰,行銷這行存在「踏實感」嗎?
1年年資,換取2年工作經驗
白天工作,晚上吸收知識,是這一年間的常態。
多虧現在社群演算法的成熟,
Youtube、Instagram 可以很輕易地接收到各種同業前輩累積多年的知識精華。
這些前輩給我許多投放以外的行銷概念,
諸如新手商家會遇到的困難、做品牌與做產品的差異、了解各種行業店態、社群經營等。
在這一年中,也謝謝公司提供機會,
讓我能負責 Meta CAPI 研究、為公司導入 Looker Studio、協助公司建置 Meta Ads 數據資料庫等跨部門專案。
服務的最高品質?
工作期間總期許自己,用最高品質的服務對待每一位客戶。
在廣告上有任何可以幫上忙的地方,我不惜犧牲自己的時間為客戶做到好;
客戶對行銷策略有疑問,我會將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;
同事對廣告設定有不了解的地方,我也不吝嗇與他們說明。
這導致我的每日待辦清單總是處於做不完的狀態。
亞健康症狀爆發
如此操作一年,工作量在近三個月中,隨著公司成長、跨部門協作專案增加而變得沉重。
逐漸失控的待辦清單,讓我天天懷疑是不是有事情沒做到;是不是有事情沒做完。
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是日益增加溝通量。
溝通能力,是所有能力中最弱的一項。
思考如何用更讓人聽得進去的說法,對我來說需要耗費大量時間。
同時也壓迫到其他作業時間,使我的壓力指數性上升、睡眠時間減少。
9 月時各種亞健康症狀爆發,
蕁麻疹、四肢水腫壓痛、臉部偶爾抽蓄、頭暈耳鳴、高血壓樣樣來。
留職停薪
因為上面種種健康問題,公司讓我留職停薪一個月。
先前提到的最高品質呢?
在休息期間無法提供任何服務,本末倒置地歸零了。
放鬆,取回掌控感
休息的第一天,
仍然為自己安排事情做,同時也給自己規劃休息時間。
與上班時不同的是,一切都在掌控中。
晚上與同事閒聊,發現或許壓力來源正是那股無法掌控的感覺。
那種不踏實感,使休息品質不佳,疲勞與壓力不斷累積。
工作就像推輪胎
如果工作就像推輪胎,沒有停下的一天;而一天又只有24小時。
今天最核心的任務做完,就應該認定今天份的事情做完了。
而其他非核心的任務,不需要列入今天必須完成的項目中,有空再推進一下即可。
如此,或許可以找回那份踏實感吧?